一、高危化学品分类与典型代表
爆炸品
典型物质:高氯酸盐(如高氯酸钾)、有机高氯酸化合物、硝酸酯类、叠氮化合物。
危险性:受热或撞击易引发剧烈爆炸,产生高压气体和高温。
管理要求:需单独存放于防爆柜中,远离热源和震动源,使用防静电工具操作。
压缩气体与液化气体
易燃气体:氢气、乙炔、甲烷(闪点低,易爆)。
有毒气体:氰化氢、硫化氢(微量吸入可致命)。
惰性气体:液氮、二氧化碳(窒息风险)。
管理要求:气瓶需固定支架存放,配备减压阀,定期检漏;易燃气体需远离氧化剂。
易燃液体
典型物质:乙醚(闪点-45℃)、丙酮、乙醇、甲醇。
危险性:挥发性强,蒸气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。
管理要求:储存于防火柜中,容量不超过25L,使用后立即密封。
易燃固体与遇湿易燃物
典型物质:金属钠、钾(遇水爆炸)、红磷、黄磷(自燃)。
管理要求:需隔绝空气和水分,存放于干燥箱或矿物油中,操作时使用镊子避免手部接触。
氧化剂与有机过氧化物
典型物质:高锰酸钾、过氧化氢、氯酸钾。
危险性:分解放氧加速燃烧,与有机物接触易引发火灾。
管理要求:单独存放于阴凉处,避免与还原剂(如硫磺、木炭)混放。
剧毒与高毒化学品
典型物质:氰化钾、砷化物、苯甲基磺酰氟(PMSF)、二甲基亚砜(DMSO)。
危险性:微量可致死,PMSF抑制胆碱酯酶,DMSO导致肝肾毒性。
管理要求:双人双锁管理,使用需审批,操作时佩戴防毒面具和耐腐蚀手套。
易制毒与易制爆化学品
易制毒:丙酮(制毒前体)、硫酸(制毒配剂)。
易制爆:硝酸铵、硝基甲烷(制造炸药原料)。
管理要求:需通过公安部门审批,建立专用台账,定期盘点。
二、严格管理措施
储存规范
分区分类:腐蚀性(如浓硫酸)与氧化剂(如高锰酸钾)分柜存放,避免反应。
标识清晰:标签注明名称、浓度、危险性(如“剧毒”“爆炸品”),附MSDS(安全技术说明书)。
使用流程
领用登记:易制毒/爆化学品需填写用途、用量、领用人,由安全员审核。
操作防护:剧毒物质需在通风柜中操作,配备应急喷淋器和洗眼器。
废弃处理
分类收集:强酸强碱用专用中和桶,有机废液按相容性分装,禁止混合丢弃。
专业处置:委托有资质的危废公司处理,保留转移联单。
三、特殊场景管理
生物实验室:甲醛、戊二醛等固定剂需避光保存,防止聚合放热。
电子实验室:氢氟酸(腐蚀玻璃)需用塑料容器存放,操作时穿戴防渗透围裙。
四、事故应急处理
泄漏:小范围泄漏用吸附棉处理,大范围泄漏立即疏散并启动应急预案。
接触:皮肤接触强酸/碱时,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,就医时携带化学品标签。
通过以上分类与管理措施,可显著降低实验台化学品的安全风险。
